病原物有性态为稻麦角菌,子囊菌门麦角菌属成员;无性态为绿核菌,无性菌类绿核菌属成员。
病菌厚垣孢子侧生于菌丝上,球形或椭圆形,墨绿色,表面有瘤状突起,萌发后产生短小、单生或分枝、有分隔的菌丝状分生孢子梗,梗端着生数个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的分生孢子。孢子座中的黄色部分常可形成1〜4粒菌核。菌核扁平,长椭圆形,初为白色,后变成黑色,成熟时易脱落。落入土壤中的菌核翌年产生肉质子座数个。子座具长柄,顶端球形或帽状,其内环生数个瓶形子囊壳。子囊圆筒形,内生8个平行排列的无色、丝状、单胞的子囊孢子。
病菌厚垣孢子侧生于菌丝上,球形或椭圆形,墨绿色,表面有瘤状突起,萌发后产生短小、单生或分枝、有分隔的菌丝状分生孢子梗,梗端着生数个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的分生孢子。孢子座中的黄色部分常可形成1〜4粒菌核。菌核扁平,长椭圆形,初为白色,后变成黑色,成熟时易脱落。落入土壤中的菌核翌年产生肉质子座数个。子座具长柄,顶端球形或帽状,其内环生数个瓶形子囊壳。子囊圆筒形,内生8个平行排列的无色、丝状、单胞的子囊孢子。
图--稻麦角菌
1.厚垣孢子及其着生状 2,厚垣孢子萌发
3.子座顶部剖面 4.子囊壳 5.子囊
6.子囊孢子
1.厚垣孢子及其着生状 2,厚垣孢子萌发
3.子座顶部剖面 4.子囊壳 5.子囊
6.子囊孢子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C,低于13°C或高于35C时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菌核萌发产生子实体的最适温度为26〜28C。厚垣孢子在4〜6°C的低温和干燥条件下可存活8个月以上,而在28°C和高湿条件下经2个月即丧失萌发能力。厚垣孢子经长时间低温休眠越冬后,需要在26°C和高湿条件下处理20d才能打破休眠。厚垣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35°C,以25〜28°C为最适,同时要求足够的水分和氧气,其致死温度为50°C(10min)。光照对厚垣孢子萌发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但可抑制分生孢子的形成。pH5〜7时最有利于厚垣孢子萌发,pH小于3或大于10时均显著抑制孢子的形成和萌发。1%〜2%的葡萄糖、蔗糖溶液有利于厚垣孢子萌发和产孢。病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有色毒素(C9H7O6)即稻曲菌毒素A、B、C、D、E及一种类似麦角碱的生物碱,阻碍水稻有丝分裂,对稻种萌发和胚芽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稻曲病菌除危害水稻外,还可侵染玉米、药用野稻(OryzaofficinalisWall)等植物和马唐等多种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