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综合治理策略是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
1. 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推广的抗大斑病的自交系、杂交种或品种各地差别较大,主要有Mo17、掖单系列品种(如掖单13等)、登海系列品种等。
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多个基因控制的、限制病斑数量的抗性,属数量性状,大部分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属这种类型;另一类是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限制病斑扩展、延长病害潜育期、抑制病菌产抱量的抗性,表现为退绿病斑,为质量性状。抗大斑病育种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丰富的抗病种质资源,有针对性地把各种单基因和多基因抗病性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利用,以确保品种抗病性的持久稳定。在监测病菌生理小种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具有Ht单基因的抗病品种。
1. 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推广的抗大斑病的自交系、杂交种或品种各地差别较大,主要有Mo17、掖单系列品种(如掖单13等)、登海系列品种等。
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多个基因控制的、限制病斑数量的抗性,属数量性状,大部分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属这种类型;另一类是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限制病斑扩展、延长病害潜育期、抑制病菌产抱量的抗性,表现为退绿病斑,为质量性状。抗大斑病育种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丰富的抗病种质资源,有针对性地把各种单基因和多基因抗病性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利用,以确保品种抗病性的持久稳定。在监测病菌生理小种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具有Ht单基因的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粪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适当早播以避免植株生长中后期易感病阶段与适宜发病的温度、湿度条件相遇。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高产地块4.5万株/hm2,中等肥力地块在3.5万株/hm2,低肥力地块在3万株/hm2o
2. 及时清除菌源 在病残体中越冬的病菌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因此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参见玉米小斑病综合治理部分)。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玉米大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抗病品种大面积丧失抗病性以及在发病初期时仍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或辅助措施。目前,防治大斑病的有效药剂有世高、代森镒锌、可杀得、扑海因、菌核净、新星、多菌灵、退菌特、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
2. 及时清除菌源 在病残体中越冬的病菌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因此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参见玉米小斑病综合治理部分)。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玉米大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抗病品种大面积丧失抗病性以及在发病初期时仍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或辅助措施。目前,防治大斑病的有效药剂有世高、代森镒锌、可杀得、扑海因、菌核净、新星、多菌灵、退菌特、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