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佰思特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佰思特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求实创新、追求卓越、以质求胜、品行天下
全国咨询热线: 156-3715-7963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虫害图库 >

茶棍蓟马的形态特征

时间:2023-03-02 13:51:57 来源:未知 点击:

一、分布与危害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属于缨翅目蓟马科。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贵州、湖南等南方茶区;在国外近年来在日本、韩国发现并为害茶树。该虫以成、幼虫锉吸芽叶的汁液为害,受害叶片背面出现纵向的红褐色条痕,条痕相应的叶片正面略凸起,失去光泽。受害严重时,叶背的条痕合并成片,叶质僵硬变脆,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为害作物包括茶树、山茶等。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为0.8〜1.1mm,长为宽的3〜4倍,近黑褐色。头及复眼色暗,触角第三至四节各有1角状感觉锥,第六节有1芒状感觉锥,长度超过末节。前胸与头等长,为前胸宽之半,背板无显鬃。翅狭长微弯,后缘平直,前翅灰色,中央近基部有1白色透明短带,左右合并为1白点,前缘毛稀短不超过30根,仅1支脉,上脉端鬃2根。腹部10节,两侧较暗,第九腹节后缘环生8根短鬃,末节端部4根短鬓,中部两根较粗。
       卵:长椭圆形,约为0.1mm,乳白色,半透明。
       若虫:一龄呈乳白色半透明,体长为0.25〜0.35mm。头扁,细长;复眼鲜红;触角第四节最长,末数节尖细。二龄扁,肥,体长为0.4〜0.5mm,淡黄至橙红;复眼红黑;触角第三节倒花瓶状5隔,边缘锯齿状,末数节两侧各有1长毛。三龄若虫头黄白色,体白色,肥而多皱,成长若虫体长3〜4mm。
       前蛹(三龄若虫)体收缩,橙红,背较暗。复眼暗红,前缘半月形红晕。触角贴向头后弯曲,第三节侧有5齿,第四节倒花瓶状6隔,第五节以后灰黑。前后翅芽分别达第二腹节及第三腹节前端。蛹(四龄若虫)体橙红,翅芽渐长,腹部节间明显,第三至八节两侧锯齿状,腹末有4根粗短鬃。
       该虫雄虫数量较少,雌雄比为1:0.2〜1:0.4,成虫、若虫比为1:3.8〜1:6.0。
 三、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以8:00〜11:00最盛。卵散产于芽下一至三叶内,或4〜5粒产于叶面凹陷中,以芽下第一叶上最多。每雌平均产卵约30粒。
       若虫多清晨、黄昏孵化,初孵若虫不甚活跃,有群集性,常十至数十头聚于叶面、叶背甚至潜入芽缝取食,基本不为害老叶和花。三龄停食并沿枝干下移至苔藓、地衣或地表枯叶内化蛹。下移时间以 15:00〜18:00最盛。蛹期不食,仍可爬动。
       成虫飞翔力不强,受惊则弹跳飞起。烈日下多栖息于丛下荫蔽处或芽缝内,雨天在叶背活动。
四、发生规律
       茶棍蓟马世代重叠,且无越冬现象,冬季仍见成虫活动产卵和若虫孵化。年发生代数不详,5〜6月18〜25d、10〜11月35〜40d完成1代。卵历期5〜7d,成虫寿命7〜10d。
       在贵州,茶棍蓟马主要为害夏秋茶,产量损失(y)与虫口密度(x)的关系式为y=2.0948x-2.1776。
       在杭州,一年中有2个虫口高峰期。第一个在5〜6月,第二个在9〜10月。7〜8月的高温对种群的数量有明显抑制作用。茶棍蓟马在浙江多发生在靠近荒山或森林的茶园中。留养不釆茶的茶园或幼龄茶园的受害程度常重于投产茶园。
       茶树品种间虫口数量存在差异,主要发生在当地小叶种群体上,凤凰水仙也受害,但云南大叶种上少见。
五、防治技术
       由于各地茶园茶青产量不同,根据产量等级制定茶棍蓟马防治指标。
       (一)农业防治
       釆用抗性品种。搞好肥培管理,清洁茶园。在生产茶园中,夏秋茶期间(6〜10月),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及时合理釆摘一芽二叶及相同嫩度的对夹叶,控制该虫的食料,并釆掉大部分若虫(60%〜80%)和产卵叶片,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密度。
       (二)物理防治
       利用茶棍蓟马的趋色性,用色板诱集黏杀,黄色、蓝色、银色色板对该虫均有较好的吸引力。
       (三)化学防治
       采摘茶园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药剂可选用15%茚虫威乳油2500〜3500倍液、24%虫螨腈悬浮剂2000〜3000倍液和10%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563715796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15637157963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