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ricebacterialleafblight)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冈县发现,目前世界各大稻区均有发生,已成为亚洲和太平洋稻区的重要病害。在我国,1950年首先在南京郊区发现,后随带病种子的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目前除新疆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但以华东、华中和华南稻区发生普遍,危害较重。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谷增多,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此病在水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病害症状因品种、环境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叶枯型最常见的白叶枯病的典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一般在分藥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迅速向下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粳稻品种)或直线状(粧稻品种)。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多见于粧稻)或黄白色(多见于粳稻)。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2. 急性型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和品种感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也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3. 凋萎型国外称克列赛克(Kresek),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是水渍状、青卷,而后枯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1〜2个分篥青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整丛枯死。用手挤压病株的茎基部,则可见到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在刚刚青枯的心叶上,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根据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等特征,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4. 黄叶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病株的新叶均匀退绿或呈现黄绿色宽条斑,较老叶片颜色正常,以后病株生长受抑制。在显此症状的病叶上检查不到病原细菌,但在病株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原细菌存在。
1. 叶枯型最常见的白叶枯病的典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一般在分藥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迅速向下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粳稻品种)或直线状(粧稻品种)。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多见于粧稻)或黄白色(多见于粳稻)。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2. 急性型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和品种感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也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3. 凋萎型国外称克列赛克(Kresek),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是水渍状、青卷,而后枯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1〜2个分篥青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整丛枯死。用手挤压病株的茎基部,则可见到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在刚刚青枯的心叶上,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根据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等特征,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4. 黄叶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病株的新叶均匀退绿或呈现黄绿色宽条斑,较老叶片颜色正常,以后病株生长受抑制。在显此症状的病叶上检查不到病原细菌,但在病株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原细菌存在。